中国元代石雕佛像特征

发布日期:2019-10-22

佛教中国化特色是历史使然,是人文使然,佛教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兴衰,正如人生必然经历的起起落落,跌宕起伏,大概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番磨难之后,才成就了现代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多地建造有寺庙,庙里供有诸多佛教造像。本文河南洛阳白马寺中保存的元代佛造像为例,来讲讲中国元代佛像造像的特征。

三世佛雕像

白马寺三世佛雕像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着中国佛教“祖庭”的称号,在寺庙中保存着23尊元代流传下来的佛教造像,至今仍保存完好。先来看看大雄宝殿正中间供奉的三世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外观都造以金身,看起来辉煌壮观。这三尊佛像石雕中国佛教元代很经典的造像,主要特征有 1.脸型丰满圆润,面相清秀靓丽,表情恬淡柔和。 2.肉髻高耸,多为带三叶或五叶宝冠。 3.躯体健硕,肩宽,腰细,胸部丰满。 5.莲花台座的莲瓣肥大饱满,底沿外卷 6.面部为倒置的梯形,五官紧凑,非常具有元代特征。

现代石雕佛像造型

现代石雕佛像

根据记载,元代佛教造像艺术很多是从西藏传入大陆而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藏式佛造像艺术风格和手法,而当时的寺庙雕刻的石雕佛像,也深得朝野上下的赞赏。从目前收藏在故宫博物馆的元代石雕佛像来看,其艺术风格和特征就有比较典型的藏式以及尼泊尔地区的样式特点,强调了双肩以及躯干的雄健之美,也吸收了内陆地区的审美元素和表现手法,元代佛像造像面相较宽平,两眼呈平直状。这一元代佛像特征在这三尊佛像上的表现虽不是很绝对,但是大体是沿着这个造像佛像雕刻的,毕竟佛教造像一直在变化中,很多时候朝代与朝代之间也有承继雕刻艺术风格的联系。

石雕佛像

花岗岩释迦牟尼佛

元代佛像释迦牟尼佛造像头部和躯干比例协调,刚中见柔,面相宽平,具有汉地特征,身材匀称,四肢、双肩和胸部强调雄健之美,强烈的内在力度通过轻薄的袈裟彰显无疑,手指修长柔美,袈裟纹样简洁,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中国元代佛像造像的时代特色。

中国石雕佛像

中国石雕佛像

中国石雕佛像运用传统而经典的手法雕刻佛教造像,用材讲究,工艺精湛,释迦牟尼佛像体型高大,但雕刻精美,是一件完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像石雕艺术品。元代石雕佛像造像只是中国悠长历史上的一种佛像造像,是更多的佛教造像艺术风格随着中国的历史变迁发生着变化才成就了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石雕佛像风格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亚于元代佛像以及任何时代的价值。喜欢佛像石雕艺术雕刻品的朋友,欢迎来厂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