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必做三事,除了设宴还有什么

发布日期:2019-11-11
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特别的一天,在以前,这一天可是要休息的,因为立冬这一天,有三件重要的事要做:祭祀,占卜,设宴。现代人已经慢慢的剔除了一些陋习,不过,在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立冬

祭祀
立冬,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从这一天开始,冬天也就来了,天气慢慢的转冷,日照时间缩短,冬天也会慢慢的变长,在古代,人们辛苦了一年,从立冬到冬至时期,迎来了漫长的农闲期,从地里的农活慢慢转向其他工作,比如女子可以刺绣,纳鞋底,织布等工作,而男子可以修水渠,修房子,做劳役等。因为这一切都是要从立冬时期开始,所以在立冬这一天,人们会在这一天处理完祭祀的事情。祭祀分为三种,祭天,祭神,祭祖。
祭天:这种祭祀为群体行为,一般发起者为一国之君,一县之官,一村之长,他们会根据当地的习俗,团结大户人家,组织一场祭天仪式。祭天的主要步骤分为迎神、行礼、进俎、初献、亚献、终献等,主要感谢上天赐予食物,希望来年更好,展示中华人民千百年勤劳,奋进,不屈的体现,哪怕这一年过得再穷,坚持祭天,是每年的传统。
祭神:一般早上为祭天时间,到了中午,就要去祭神了,神一般不太一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人,一般佛教的神佛有:观音菩萨,弥勒佛,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燃灯古佛等等。道教的神就多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土地神,灶神,财神,关公,夜游神,妈祖,绿度母,门神等等。
祭祖:神完毕,就要去祭祖了,以前祖先会有灵位摆放在家中,如果是大户人家会把灵位摆放在祠堂,祭拜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今年的情况,来年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多福多寿,家境越来越好之类的。现代人不流行摆放灵位,所以很多农村人会直接去坟地祭扫,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的传统风俗。
 艺术墓碑
占卜
这是古人这一天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人测算明年的运程,是否可以丰收。不过这种占卜没有事实根据,到后来都是吉言,人们通过这样的占卜方式讨来大吉大利的赠言,无疑为生活点亮了希望,人生也就有了动力。占卜文化非常迷信,不建议大家去相信,二十一世纪了,相信大家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设宴
立冬这一天是要大摆宴席的,庆祝今年的收成,也为明年祈福。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尽可能地吃好一些。一直到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保留这样的习俗--补冬。虽然补冬这样的习俗在现代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冬季大补,以防生病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人们对于立冬日别样的理解。
北方人这一天是要吃饺子,和其他时期的饺子不同,立冬吃的饺子一定要肉馅饺子,比如猪肉,牛肉,羊肉饺子为佳。而南方人这一天,讲究吃牛肉,羊肉,鹅肉,兔肉,猪肉等,一般采用炖煮的方式加工食材。吃一吃,整个冬天都不怕了。
立冬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一天,家事国事天下事,在茶余饭后,在欢笑声中,我们一起为来年祈福,为中华祈福。
 传统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