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年扫墓要注意些什么

发布日期:2019-11-23

每年,清明节和过年期间都是扫墓的好时候,不过扫墓扫了这么多年,是否有认真观察过一次祖坟以及墓碑的外形呢?事实上,我们很少把祖先的坟墓当作古迹仔细观赏,所以观察的并不仔细,但坟墓和墓碑其实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隐藏功能,而且随着时代一直在改变。

从地方民情、风水信仰到遗体保存,坟墓设计处处有眉角(这里指: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比设置墓桌时,要考虑先人从棺材或骨灰盒里爬起来用餐的位置是否合适,或是墓碑的高度,一般不超过一米二,这样的做的用意是不能妨碍先人坐起来的视野。在规划坟墓的地基与结构时,需要考察墓地的气候与地理位置,因为过湿或过乾的水土环境都对尸骨不好,特别是在土葬年代,这一点尤其讲究。

中国的坟墓中,墓相当于房子,而墓碑相当于门、窗。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也经常会简单这样的故事情节。其实,这样的概念,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因为传承,所以中国的墓文化也格外的丰富,人们会把逝者当作另一个时空的存在者,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人死后会成为鬼魂,等待转世投胎。佛教文化中,人死要么去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行,要么下地狱受刑,这些文化都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墓文化。

传统坟墓最担心土石流失,所以挡土和排水的功能对坟墓来说至关重要。墓是安放遗体的位置,外型多为隆起的土冢,源自古人对“山形”的崇拜,象征居财、长寿。在墓边界砌有砖墙防止坟土向外滑动,具有挡土的功能。现代墓碑因为国家对墓地限制,所以用墓碑来防止土石流失的,比如,墓碑在底座部分会用石材拼接成墓座,在墓碑周边浇灌水泥砂浆用来固定墓位,用石栏杆来挡土等。

现代的墓碑一般居于墓地的中间,这点有别于古代的土葬墓碑,土葬墓碑是需要埋在坟冢之前的,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石压身。墓碑除了记载墓冢数据的功能外,它的碑型结构也有挡土排水的作用。墓碑结构中墓碑板、栏杆、盖板和墓盖板构成坟墓的挡土墙,这些构造能阻挡从墓碑向下冲刷的水流,而且能导引水从墓盖两侧的子孙巷流出,最后往墓埕流去。古人认为“水”象征“财富”,这样的设计除了达到坟墓排水的目的,也有向子孙“聚财”的意义,这是墓文化中的风水学说。

除了这些,很多传统坟冢的排水功能在不同地区的坟墓,还会有不一样的呈现方式,例如会在碑牌墓耳处安置神兽造型的吐水兽首,象征着流水聚财和福荫汇流等意义;例如有些墓碑会在盖板部分直接做成梯形;例如人们会在墓碑下方设计流水槽,这些都是很好的设计方式,不仅在孝道方面得以体现,并且也很好地保证了墓穴的完好。其实,最好的设计就是草坪碑了,在国外,草坪和墓碑的结合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人们茶余饭后之余,走过安静的草坪,一座座墓碑和人和谐的共存,这种墓碑文化慢慢的在进入中国,生态节地葬就是这种模式,未来中国这种景象也将常态化。

时至今日,土葬的比例逐渐降低,现在中国大多数都改以火化方式处理遗体,并纳入骨灰盒中,然后进行安葬。依据相关部门2018年的数据,中国有超过97%的死亡人口以火化方式处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以外,五年内,将完成全部的殡葬改革,新型火葬墓碑将完全替代土葬墓碑,代表我们先人的墓碑,以后可能成为历史。

所以我们在清明扫墓的时候,可以把先人的墓碑设计好好的研究一下,一定会得到很多有趣的知识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