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寓意在哪,为何人们喜欢拿它来作为石雕雕刻图案

发布日期:2019-12-02

很多人如果仔细观察石雕的工艺品,比如景区大门的牌坊,大门口石雕狮子的底座,石雕栏杆的栏板,广场上石柱的图案,陵园墓地的墓碑,古石浮雕壁堵等作品,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形形色色的竹子图案。这些竹子图案有什么意义?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竹子呢?看完本文,大家也就明白了。

竹子

竹子图片

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不为俗屈的竹,是自《诗经》以来,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如《小雅‧斯干》:具有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四种君子特质的竹。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以“如竹苞矣”来比喻家族兴盛。竹和族是谐音,一排排的竹子形容家族的昌盛。明代文人范世彦在其《磨忠记》中如此说道:“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这是表达家族人才济济,永不凋落的意思。所以祠堂石雕之类,用竹代表家族,是极佳的方式。

石雕竹子

竹林七贤石雕

竹之美,坚挺而独立,素雅而不屈,所以用来表示品德也是极好的。如《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以绿竹“猗猗”、“青青”、“如箦”的美而盛,来比喻武公美好的品德。唐代诗人裴说在《春日山中竹》写道:”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用来赞美柱子似龙,龙是中国的图腾,自然寓意美好。

石雕竹子壁画

石雕竹子壁画

竹被赋予了君子之德,唐代诗人白居易《养竹记》对此有极精又极微的阐发: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他指称竹具有“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四种君子特质,以象征“树德”、“立身”、“体道”、“立志”等含义。竹子和梅花,菊花,兰花合称四君子。所以人们非常喜欢在墓碑石上雕刻竹子的图案,象征墓主人的君子气节。而”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让君子之意立意更加明显。

竹之画

刘基《尚节亭记》如此描绘竹:”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的竹,宛如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君子,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履严冬而不凋,犹然秉持着翠绿长青的本色,所以唐‧许敬宗《竹赋》歌咏它”虽复严霜晓结,惊飙夕扇,雪复层台,寒生复殿,惟贞心与劲节,随春冬而不变”。这一股贞心与劲节,也深深撼动明太祖的心:”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

竹林观音

竹林观音像
至于《晋书‧王羲之传》,则记载了王子猷每看见好竹必讽啸于竹下,久久不忍离去,李白还曾以此事入诗呢!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竹子不惧寒冷,不惧风雪,冻不改,压不倒的品质是非常让人敬佩的,这些寓意用在人身上,就表达一种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所以在很多现代石雕作品中,也有竹子的身影。

竹,也是道教信仰中特别受喜爱的植物,因此庙宇建筑多爱以竹来装饰门窗。因谐音通于”祝”,可用以表达祝颂之意,如”华封三祝”,便是取竹与两种吉祥花草组合成建筑装饰常见的主题。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其深远影响人们的美观艺术的选择性,所以很多信道,修道的家庭中,会有很多竹子的图案。

石雕茶盘

佛教茶海工艺品的竹
竹子还有青梅竹马的成语,表示爱情的用意。所以很多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房子中喜欢摆放竹子石雕作品。还有“势如破竹”,表示快速,干净利落的做事风格等。都是很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