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林春贞洁石牌坊的介绍
发布日期:2020-01-15
去过台湾的朋友,如果到过台中的大甲镇澜宫,会直接联想到台湾民间信仰“妈祖”。但是,你可知道在大甲镇澜宫内,观音佛祖神龛内左侧,有一尊白发的“贞节妈”神像吗?“贞节妈”其实不是神祇,而是大甲人林春。与镇澜宫毗邻,有个显著的地标“贞孝坊”,到过镇澜宫祈求平安的人,一定不陌生。这座牌坊要表彰的妇女,正是林春。
石雕牌坊
林春,到底有什么样的事迹能成为清朝表彰的妇女?又是因为什么样的神迹,而成为大家祭拜的“贞节妈”?
林春是童养媳出身,因家庭贫穷,小小年纪(约6或7岁)送给余姓人家当童养媳。林春的未婚夫余荣长,出外打拼,但造化弄人,因为台风肆虐,翻船不幸溺死。这时林春才12岁左右,小小年纪便开始守贞着日子。
三门石雕牌坊
林春的父亲林光辉没有要求女儿殉夫或守节,反倒希望接她回家。但林春不忍心抛弃婆婆,有情有义地终身侍奉婆家。婆婆因为丧子而哭瞎双眼,又有抽筋的毛病,不但无法分担家中劳务,甚至还需要他人照顾。林春在艰难的环境下,掌理家事,纺纱织布,帮人洗衣打杂,虽然收入微簿,但是她仍然任劳任怨。她的孝行始终如一,深得乡里一致赞誉。
至1832年(道光12年),林春获得皇帝颁旨表彰贞节,准许建立坊表,并入祠奉祀,作为大家的典范。
大理石牌坊
表彰林春的贞节牌坊,是由村里同心募捐,才顺利建成的。但为什么林春会成为众人祭拜的对象?这来自于大甲地区的祈雨传统,据传具有德行的妇女最能求得天降甘霖。所以,林春成为祈雨妇女的首选。她为大甲城祈求天降甘霖,总共有三次的纪录。其中,记载最详细的是在戴潮春事件的民变,遭匪攻击,水道被切断,情形十分危急,城中人欲弃城而逃,忽然有人提议,请节女祈雨,果然获得甘霖。地方父老莫不感念,林春孝行感动天的事迹也就此传开。
这座牌坊为三门四柱制式的石牌坊,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牢固高大,牌坊用一圈石栏杆包围,四柱组成中间大两边小的三门,为方形石柱,正反面皆有红字楹联,内柱高于外侧石柱,柱子上面依次搭配斗拱,坊额,圭角,华板,上面为平舟式样的翘起厚石板。在中间部分,上面有一块石碑,为花边劵门式样。斑驳的石牌坊犹如清唱的古曲,涓涓不息的起转承合,岁月在这座牌坊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座牌坊仿佛是把历史拉入到了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当初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永恒。
《列女传》虽让妇女名留青史,但却很难刻画出,女人在贞烈节孝以外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林春为名的牌坊早已成为大甲的地标,但却缺乏女性本身发声的文字。林春遵守礼教、超自然的光环,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冰冷、历久不毁的牌坊,更展现出一个活泼的女性生命。为人称道的,不应该是刻板地遵守贞节孝道,而更是在艰苦的际遇中,百折不挠、积极求生,运用智慧、才干与行动散发出的光彩与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