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产品
关于
案例
新闻
联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上海城隍庙,让人不为赞叹的寺庙古建筑风格
发布日期:2020-03-11
说到上海城隍庙,那可真是有着非常浓厚的中国古建筑特色,也是老上海的独有风味,红墙泥瓦,很有南方大式建筑的风格,光看外观,便给人一种恢宏大气,气势磅礴的感觉。
而城隍庙商圈的主体建筑——上海城隍庙,包括有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移建后的城隍庙位于东大街庙东的春熙桥(俗名小学桥)和庙西的通济桥(俗名归家桥)之间,历经明(天顺、嘉靖、天启)、清(康熙、乾隆、同治)两代扩建,鼎盛时期是在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增扩了寝宫、校籍堂及两掖楼,后又在庙之西偏构园亭,具有相当规模。
旧时的城隍庙,庙前大街的左右两侧设东辕门和西辕门,庙东西两侧有照壁,照壁北侧有悬挂城隍庙庙旗的旗杆,上部有刻有“文光射斗”四字的升型木斗。庙门前左右有井,并建有方形井亭一对,井亭四周有石凳可供小憩。井亭边均有一长方形的“吹鼓亭”,每逢祭祀时,吹鼓手即在此擂鼓和吹道家乐曲。
过井亭即是城隍庙的头门,头门两侧有监狱。过头门即见仪门,五间三门制,正中为戏台,俗称打唱台,东侧为青龙门,西侧为白虎门。在戏台檐部正中挂有“千秋镜”的匾额,戏台内有“与民同乐”横匾,戏台的左右两侧有门,东侧门上书“出将”,西侧门上书“入相”。戏台已在20世纪60年代拆毁,1983年扩大了殿前广场,重建了新的庙门,但戏台未能再现。
城隍庙建筑群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大殿与寝殿,也是该建筑群最为精美和最具特色的建筑物。大殿前有月台和抱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式。殿后有穿廊通入后进,在建筑上称“工”字式。后进为寝殿,单檐歇山式,殿后有倒座,又称“香阁”。
可以说上海城隍庙的存在,不仅仅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也为我国的文化更添丰富。上海是个让人向往的地方,这又不得不让笔者想到上海小吃,也是很不错的。
上一篇 | 寺庙如何采用惠安石雕加…
吉林文庙,我国古典建筑…| 下一篇
首页
产品
案例
新闻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