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藏有这么一座古老的寺庙古建筑

发布日期:2020-04-29

虽然还未曾去过上海真如寺,但从一些图片中可以看出,整个寺庙建筑非常的古朴,让我第一眼的感觉是像极了日系风的建造,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颜色跟中国很多寺庙的建筑很不一样,像是进入了古代时期的寺庙一样,可见这座寺庙保留着古代建筑风格的特色,难怪被称为上海最古老的一座寺庙,那么我们今天来一同了解下整座寺庙的历史。

上海真如寺

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北端,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寺,元延佑七年(1320年)自他处迁建于现址,并改为今名。明代寺重修,清代又有增建,规模宏大,曾有正殿、大悲阁、文昌阁、十王殿、送子观音殿、山门牌坊等建筑,为一方巨刹,香火鼎盛。1911年后寺渐頹废。

正殿始建于元延佑七年(1320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是宋、元以来小型佛殿常用的形式。现殿内保存了相当多的元代构件和建筑手法,初建时的原貌基本上没有改变。
上海真如寺图片
1963年对正殿进行了落架大修。修缮中,在大批木构件的榫卯隐蔽处发现了许多当时工匠墨书的构件名称和部位名称。根据工匠墨书,正殿的结构以及这些构件的部位名称、砍制手法等,与宋《营造法式》和清《清式营造则例》对照,其名称大部分与宋《营造法式》相符,与《清式营造则例》不符,但也有一部分与后者相同而与前者相异,更有一些是介于两者之间,足以见得真如寺正殿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承前启后的实例。
真如寺寺庙建筑

为了扩大殿内主体空间,正殿前后的金柱上筑有人字形假屋面。假屋面上施有加工粗糙的梁架,即明计成着《园冶》中所称的草架。草架结构北方少见,而在江南民居中却是常见的形式。真如寺正殿的草架,为江南民居的溯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数据。正殿的地基结构与古代传统的带形基础不同,它仅以柱础为中心,环其四周敷施基础,各柱础间的基础并不连接成带形。

古老的真如寺

真不愧是上海最古老的寺庙,寺内让人的感觉首先就是古朴。当秋天来临时,大殿前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给古寺增色不少。所有的房子都是旧旧的,但收拾得非常干净,没有一丝的破败感。漫步其中,被幽静古朴的环境感染,让人清静舒坦起来。整体布置错落有致,是一个古朴、清静值得一去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