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石雕最早出现于汉代,龟山建筑遗址建于汉代,是至今发现最早的石柱础雕饰。在唐宋时期,闽南和中原建筑石雕的影响。明代建筑出现了纯石构架建筑,石雕技艺走向个性化,清代和民国初年出现了浮雕,多层浮雕,沉雕,平雕,圆雕,双面雕等多种表现形式。而独特的镂空雕技艺也日渐成熟,表现出更加优秀的雕刻工艺。通过石雕艺术与建筑的相结合,使得原本粗糙生硬的建筑变得更加细腻,生动形象。
青石浮雕图案
闽南宗祠
闽南建筑中,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色彩形式。寺观、祠堂的色彩以红色、黑色为主色调。柱子、通梁、寿梁、斗拱等大木构件,普遍刷成红色或黑色,木雕部分如托木、吊筒、通随、圆光、束巾、斗抱等以青绿色为主,并用化色的手法突出轮廓。居民建筑的色彩则与寺观、祠堂的建筑有所不同,在选材上多采用杉木,并且保留杉木的本身,从而让建筑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感觉。
祠堂石雕建筑
祠堂常见的浮雕一般都是石材雕刻而成,而常见的一般就是青石浮雕,特别是在祠堂外墙上,越来越多的祠堂建筑都会通过青石浮雕来装饰整个墙面,也给人一种很气派的门面印象,所以说青石浮雕墙的使用对于一座祠堂祖庙的建筑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