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佛像摆件其实是可以分为很多类的,因为按照大小,佛像的名称,佛像的姿势,佛像的石材,佛像的工艺,佛像的艺术性,佛像的意义等等都是可以很好的区分这些摆件的,下面我们分别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一下区分:
佛像的大小,一般来说,超过3米的我们称之为大型石雕佛像摆件,最高的可以做到七十一米,当然主要是更高的佛像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依托山而建,现在基本上没有往这方面去开发,所以最高的依然是以前的古迹。其实一般来说,超过9米,就可以称之为超大型的佛像了,这种大型的佛像加工难度,加工的工期都会非常大,费时费力,所以一般情况下,一般不会建的过高。
小于1米的我们称之为小型佛像石雕,最常见的就是石雕小和尚,这些一般在1米左右,雕刻的无比呆萌,是以释迦摩尼小时候的造型为原型,不过在中国,小和尚的外观变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东方人,这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改变,也是佛法的一种包容性,也是现代佛教变革和改进。当然更小的石雕佛像就大多以装饰摆件而存在了。
如果按照佛像的名称划分,佛像也有着非常多的种类,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佛陀:这部分是佛教的核心部分,也是佛法创始的基础部分,从古老的燃灯古佛,释迦摩尼,未来佛弥勒佛,再到我们熟悉的斗战胜佛,很多佛我们都不太了解,但是一般来说,佛有五十三尊,但是这些不怎么会雕刻,一般选择的常见的几种,纵三十佛,横三世佛,竖三世佛指: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横三世佛是: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这些基本的佛像雕刻做好了,基本上需要加工的石雕佛陀也就这些了。
沙弥:小和尚之类的代表佛的未来,所以我们也会划入到佛像这一块。
佛像的姿态也是我们常用分类摆放佛像的一种分类方式,一般来说,同样等级的佛像在同一个场景出来的姿态是相同的,因为在佛教中,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任何等级的人都有这个等级所拥有的特权和殊荣。按照姿态的划分,我们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些姿势所代表的不同意思。
第二种:坐姿比较随意,比如坐在石头上,坐在地上,这些都是对佛像日常生活的加工,描述佛其实和其他人没区别的场景。
躺姿:这类姿势开发是根据释迦摩尼临死之前的场景而来的,当然,后期经过了加工,成为一种特殊美感的工艺摆件,这类主要是观音,如来佛和弥勒佛,其他的躺姿的观音倒是非常少见。
石雕佛像还可以按照石材的不同而划分,常见的石雕佛像分为三个大类,我们分别说一下这三个类别中佛像的特点。
大理石石雕佛像:大理石石雕佛像现在最多的是汉白玉材质的佛像样式,其他的石材都很少见,这主要与大理石的颜色有关系,因为白色的佛像会看起来更加的洁白,有一种圣洁的感觉,而其他颜色的大理石因为纹路方面的问题,会出现很突兀的视觉感受,并且一般大理石都是软性石材,加工起来容易破裂,特别是有线条的纹路部分,因为石材的韧性和结构不均匀,保存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建议不采用这一类的石材做佛像。当然国内常用的大理石材质也无外乎几种:汉白玉,川白玉,湘白玉,雪花白,九龙壁,松香黄,晚霞红等等
玉石石雕佛像:玉石佛像的材质基本都是小型的,这点主要因为玉石的开采难度的问题,并且玉石材质昂贵,这两点原因决定了玉石的佛像都是小型佛像,常见的有青田石,鸡血石,长白玉,缅甸玉等加工出来的玉石佛像。
佛像如果按照的工艺来分,可以分为圆雕佛像,浮雕佛像,沉雕佛像,线雕佛像,影雕佛像等等,当然单纯的工艺划分是不能说明佛像具体加工的工艺种类,因为很多石雕是复合型的雕刻。只是各种雕刻工艺在整个佛像石雕中所占据的比例。
圆雕:这种加工手法是360全方位的加工方式,就是把石雕佛像的全身和局部都雕刻出来,在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佛像样貌。这样加工的方式是最为常用的石雕加工工艺,石雕圆雕工艺所展示的效果是全方面的,所以一般适用于单体佛像雕刻,一般以突出佛像的表情,佛像的大气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