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花岗岩七宝如来柱子(出食台)的由来及作用

发布日期:2019-08-01

在很多寺庙门口都会设立一个来自惠安(世界石雕之都)雕刻的花岗岩出七宝如来柱子,样式结构大都上下为莲花台,中间石柱为七棱柱,七面雕刻七宝如来法号,再加入一些圆雕浮雕工艺的佛教图案,整体的视觉效果就有上升一个档次,具有很强的工艺观赏价值,适合在寺庙斋堂门口两侧摆放,是建寺院必须品。惠安这样好看的花岗岩七宝如来柱除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又有什么作用和由来。

出食台

惠安花岗岩七宝如来柱子的由来,这其中有个故事:佛教二十诸天中第十五位,是‘鬼子母神’,又名欢喜母。据说她性格残忍,生有五百个孩子,却还常常抓别人的孩子吃。人们无奈,求法与释迦牟尼。佛祖用法力把她的一个孩子摄到佛缽里,鬼子母神哭闹着寻找,实在无计可施,只好恳求佛祖宽恕。佛祖说:“你爱自己的孩子,却去吃别人的孩子,难道别人做母亲的就不痛苦吗?”鬼子母神被感化了,皈依了佛门,成了一个护法天神。可她食量大,经常吃不饱,释迦牟尼便令僧人们在吃饭时,均出一些食物放在台子上,供鬼子母神消食。后来各地寺院纷纷仿效,于是就有了出食台。惠安花岗岩七宝如来柱子的作用,在寺庙门口摆放七宝如来柱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摆放食物,用于救济饥困的百姓。同时让被救济的人欲望得到满,远离贪嗔痴恨;柱身上的七宝如来法号加强了这一寓意,可以让人远离尘世烦恼。

七宝如来出食台

我国佛教寺院的常见石雕摆件有很多种,而各大寺院必不可少的就是放在殿外两侧的出食台。佛教场所摆放的每一种东西都不会随意放置,而存在必有其缘由。传说曾有一妖魔爱吃小孩,后被释迦牟尼佛降伏,收为教众,但因其食量巨大,众僧便每人分一点放在殿外的一座石台上,因而有了这种石台的出现。再后来,这座出食台便成为给一些饥饿的众生呈放食物的东西,谁饿了就去自取好了,因而也叫施食台。出食台的构造是一种兼具石柱、石塔的风格石台,一般高度都在1-1.5米之间。相对寺院的其他石塔来说,这个高度虽然比较矮,但是却有着非常深的含义。

寺庙出食台

出食台一般有底座、柱身、承露台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柱身一般为八棱柱,上下的两个部分造型有很多种。柱身的八棱柱上面分别雕刻七宝如来的法号以及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号,也有一些寺院摆放的出食台正面雕刻寺庙名称,其他七面雕刻七宝如来法号。常规的出食台下底座和上承露台一般做成莲花台状,也有一些寺院会根据所弘扬佛法宗系不同,底座做成各种各样的样式,但是上承露台一定会是仰莲花台,至于是三层、双层还是单层的莲花台则会根据实际出食台的大小而定。<br>出食台的柱身之所以雕刻七宝如来法号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南无七宝如来是七位如来的统称,分别为: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甘露王如来,每一位如来所具备的含义是不同,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多宝如来,也叫多宝佛、大宝佛,证明《法华经》真实义而自地涌出的塔中佛,为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其常见的形象是头戴绀发冠,眉间放索毫光,普照一切。身相黄金色,结智拳印(佛教的一种手印)。身披袈裟,跏趺(右压左)坐于大莲花台上。宝胜如来,一般是指宝生如来佛,是五方佛之一,常见的外观形象:左手握拳置于脐下,右手向外展开,而无名指、小指稍屈,其余三指舒展,结施愿印,结跏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