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兴建寺庙时的必备石雕

发布日期:2019-08-05

中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各具特色。长期位居国内gdp排行第一的广东省,也是宗教文化信仰氛围比较浓重的一个地区。修建宗祠、寺庙是当地民众比较热衷的事情。据了解,广东当地基本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祠堂,每个宗派都会修建一个供佛、菩萨、天神的宗教场所,那么在兴建或大修佛教寺院时,广东人民一般都会配置什么石雕呢?

石雕佛像

必不可少的是诸佛菩萨雕像。佛像是一座寺庙的核心,是人们朝拜的主要对象。佛像的制作要求是寺庙所有石雕中最高的,从用材到制作工艺,都有极致的要求。所以,广东人在定做佛像时,都会要求佛像做小模型,更甚者,佛的头部要单独做一比一的模型出来。佛像一般采用细花的芝麻白石料、汉白玉石料、优质的青石等几种石料,具体的用料则根据佛像规模的高度来。虽然佛像的制作要求高,但是也要考虑性价比,不能一味追求高价格,毕竟钱都是要各位信众捐赠的。一般超过3米高的石雕佛像都会使用上等的芝麻白石料来制作,体型小一些的则有汉白玉和青石可选。

石雕经幢塔

一提到寺院我们就会想到烧香拜佛。有佛像,还得有供烧香的香炉。一般寺院都会有多个香炉,摆放在室外的大型香炉,供香客燃放的。尤其是遇上春节或是寺庙做法事的时候,都有大量的香客前来寺庙参加活动,一个大的室外香炉是必不可少的。在殿内也有单独的小型一点的香炉。室外的香炉根据供奉的诸神佛像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材质,一般有铜的和石制的。天神用铜、土地公一类的用石制的。供奉诸佛菩萨的寺院,则主要根据使用方的实际需要制作。去过寺庙的网友,都能看到一对对鬼斧神工的龙柱在殿门口。广东的寺庙有时不仅是大殿,甚至是一些天王殿、罗汉殿等正门前也都会用龙柱这种建筑装饰物。龙柱的石材以青石的石料为主,是祥瑞的象征寓意。同时,也象征着威仪。现在有些寺庙逐渐成了一些游客的旅游景点,本是佛教信众修行的地方,现在却演变成这一类商业场所,实在是不该。门前放置一些龙柱可以增强寺庙的宗教氛围,可让游客不至于高声喧哗,遵守寺院的来访规定,为佛教教徒营造良好的修行环境。

石灯

石灯最早就起源于我国供佛时点的灯,有立式光明的意思。石灯是一种兼具实用性、观赏性、佛教文化传递三种寓意于一身的寺庙石雕摆件。石灯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现在既是园林必不可少的景观雕塑,也是寺庙不可或缺的一种石雕产品。
以上这些石雕基本上独立的石雕摆件。广东人民在建造属于自己的寺庙场所时,通常会根据预算情况做一些极具宗教色彩的浮雕墙。一般是在正殿的正门整面墙采用青石浮雕、透雕雕花图案来做。通过这一面浮雕墙,就可以了解这座寺院所要向人们传达的主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