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佛教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藏语中,塔称为“却丹”,在梵语中称为“苏堵波”,中文叫浮图、浮屠或佛图,意译为方坟、圆冢等。它是印度佛教中埋葬佛骨和圣徒骨骸的坟冢。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个浮屠就是指佛塔,而浮屠其实就是佛陀之变音。
舍利塔中供奉着的物品不是别的,正是佛祖释迦牟尼或者其他高僧的舍利子。舍利子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佛教僧人死后火化形成的晶状体。佛典认为僧人生前因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舍利子,而佛教徒之所以尊敬佛骨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生前慈悲为怀的性格和点化他人的智慧。
著名的舍利塔是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它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的,因其外形呈双手合十状,故称合十舍利塔。塔身高140多米,等同于50层楼高,中间安放佛祖舍利,塔前是一条佛光大道,两侧有佛像站立。还有一座是临清舍利塔,此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塔刹像一顶将军的头盔,基座共有八面,显得格外雄伟气派。塔外檐为仿木结构,门楣上镌有“舍利宝塔”四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杭州的六和塔、通州的燃灯塔、扬州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